“我们一辈子等着孩子对我们说谢谢,而孩子一直等着我们对他说对不起。”
“中国式教育”有很多弊端,但是最令孩子痛苦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努力和成就缺乏认同感。父母可以从很多方面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很多孩子视父母为生活的榜样,希望自己以后成为父母那样的人。这些孩子会在生活中受到父母鼓舞,甚至追随父母的脚步,去从事父母以前从事过的工作。
但是父母呢?我想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不曾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去理解和看待。孩子小的时候,有些父母虽然“爱孩子”,但其实更多的,是把孩子成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性格思想的延续,也是自己宏伟志愿的寄托。这种把孩子“物化”的爱,让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任性妄为,自己觉得对的就留给孩子,自己觉得错的就从孩子身边夺走,甚至自己连想都不敢想的理想愿望,却非要逼着孩子努力去实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教育吗?这其实是畸形的,不正常的爱。
诚然,养育孩子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父母和家庭的爱也是复杂而微妙的。作为父母,在生活中需要努力工作,需要承担家庭的经济压力,还要兼顾夫妻和家庭关系,往往在婚姻和社交中忙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
很多父母爱孩子,却漠视孩子的精神世界。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我是为你好,不管你需不需要!”
并不是把所有的威胁包装成爱,孩子就会收敛青春期的叛逆,乖乖坐在书桌前,来继承父母没有能力实现的愿望和志向。
“中国式父母”爱孩子容易用力过猛,总以为只要自己倾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培训班和最好的老师,孩子就一定能学有所成,会一辈子铭记父母恩情,甚至感激涕零。
可是实际上,有太多的父母沉浸在“自我感动”中,为了孩子付出了时间、精力和财富,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就这样付出全部心血,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白眼狼”和“受之无愧的”孩子。
为人父母,可能是我们一生中最丰富的经历,想让孩子的成长历程“如我所愿”,就需要和现实生活不断地搏斗,我们可以爱孩子,鼓励、支持孩子,也可以为孩子制定规则界限,只要犯错就惩罚、训斥孩子,但是无论我们的教育方式对错还是好坏,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式父母”往往以孩子为中心,牺牲太多,也“包办”太多,却忘了孩子也是平等的人,有独立的灵魂,也有自己的想法思路、价值取向。
父母对孩子的爱太过浓烈并不是好事,会让孩子失去学习感恩的机会。而且付出越多的父母,孩子往往会因为时时、处处都由父母操心和照顾,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也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终其一生,父母也不可能控制孩子的言行举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能够在现实社会里生存并安全,拥有爱和归属感,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