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摄影报道)农贸市场既是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又是一座城市的展示窗口,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形象。
【资料图】
芝罘区现有21处农贸市场,其中多数为2000年前后利用闲置空地、老旧厂房或地下车库临时建设,建设标准较低、服务期限长,已跟不上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由于市场主办方管理不到位,多数市场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情况,部分市场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2022年以来,芝罘区扎实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引导国有平台公司主导市场硬件升级和运营管理,累计投入国有资金4000余万元,对4处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提升。同时引导市场主办方自行加大投入,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市场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目前,芝罘区10处农贸市场完成提升改造,市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昨日,记者来到蔚蓝农贸市场西南河店,改造后的市场售货区明亮整洁,过道宽敞,摊位上的蔬菜水果、预制熟食等干净又新鲜,买菜的市民来往有序,市场氛围洁净又不失烟火气。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通过门头颜色,就可以轻松区分售卖货品种类,绿色的蔬菜售卖区、红色的肉类售卖区、蓝色的海鲜售卖区、黄色的百货售卖区,让人一目了然。
“环境好了,来买菜的人也愿意多逛几圈,生意也好了。”陶三麻辣鸡店主告诉记者,他曾在老西南河市场经营20多年,过去的市场一到下雨天就返潮严重,遍地积水,夏天还有异味,“现在的市场大不一样了,就像超市一样干净整洁。”
“我家就住在附近,基本上天天都来这个市场买菜。家门口的菜市场变得这么‘高大上’,直接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正在市场买菜的市民陈先生赞叹道。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不仅在硬件上告别了昔日环境“脏、乱、差”,还启用了智慧农贸系统,使用智慧溯源秤、智慧电子大屏等,实现了证照公示、价格公示、农残检测公示的电子化、信息化、智慧化,并接入烟台市市场监管局智慧监管平台,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记者看到,市场内设有智慧化大屏幕,滚动播放商品的产地、价格、销量、质量检测数据等主要信息,方便消费者参考选购。市场还为商户统一配备了智能电子秤,可以实现无现金支付和产品溯源。市场内还设有食品安全检测室,安检员每日检测各摊位产品,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在电子信息屏幕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蔚蓝农贸市场西南河店由烟台市建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改造建设,现已构建起“市场网络全覆盖、电子支付全追溯、农残检测全品种、信息数据全公开、信用等级全透明”的五全体系智慧化农贸市场。“通过智能采集、智能检测、智能称重、大数据管理等智慧化管理手段,可以形成长效、全面的市场管理机制,有效实现农贸市场管理、服务和监管信息的网格化、透明化和现代化。”蔚蓝农贸市场西南河店负责人齐玉彬向记者介绍。
在芝罘区富甲市场,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市场同样引入了智慧农贸理念,利用智慧电子屏、电子秤等设施,提高了农贸市场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智慧农贸在节约了管理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购物,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增强了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芝罘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于新春表示。
在管理上,改造后的芝罘区农贸市场不仅改变了原来传统粗放的形式,还设有休息区和特殊人士功能区,并由专业的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清理市场卫生,全力构建清洁、安全、有序、舒适的现代化农贸市场。
小菜篮里装着大民生。“今年,我们将继续着眼于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智慧农贸持续发力,推动塔山、初家、卧龙等6处农贸市场改造,进一步提高芝罘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水平。”于新春告诉记者。同时,芝罘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按照“能改尽改、应改尽改”的原则,在3—5年内分批完成全区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持续更新完善市场硬件设施,提升市场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市场脏乱差的环境面貌,为消费者营造干净、舒心的购物环境,让百姓的“菜篮子”装满幸福感。
责任编辑:赵璇
审校: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