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近日最火话题,"室温超导"*占有一席之地。
7月22日,韩国研究团队在论文平台arXiv上发文称合成了全球*室温常压超导体——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下称LK- 99,一种掺杂铜的铅磷灰石),它在常温127℃可以实现超导效果,不仅颠覆了零下一百多度或几百万个大气压的严苛条件,也为近代几近停止的物理学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由于"室温超导体"的制备门槛超低,知乎、B站上的不少科普博主纷纷直播制备材料并验证,打开B站搜索关键词,“室温超导”相关视频已有超2000条,最高观看量达370多万,点赞人数25万+,近千万吃瓜网友在线打卡吃瓜,甚至在评论区push博主。
(资料图)
图源:KL-99材料展示抗磁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伴随着事件的发酵和关注度的攀升,各大学者、专家、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团队纷纷下场验证,数千万网友在线“建言献策”,期待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图源:韩国研究团队在arXiv上的两篇论文
量子计算和通讯、芯片制程突破、基因编辑、卫星防御......近二十年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不少,为何独"常温超导体"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LK-99成功验证的意义。
超导体,工业革命的能源钥匙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发现,在零下269度时,汞的电阻会突然变成0,即发生“电阻为零、抗磁性”超导现象。在超导态下,电流可以在导体中无阻碍传输,不会产生电阻和热损失,从而大幅提升电导体和装置的效率。这项发现在当时引起的轩然大波,汞因此也成为了超导材料。
超导体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完全电导性、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
•完全导电性是指导体0电阻。
•全抗磁性即“迈斯纳效应”,超导体表面能够产生一个无损耗的抗磁超导电流,这一电流产生的磁场,抵消了超导体内部的磁场,且始终为零,这是完全抗磁性的核心,也是超导体区别于理想导体的关键,磁悬浮的应用便是基于这一特性。
•磁通量量子化又名“约瑟夫森效应”,指当两层超导体之间的绝缘层薄至原子尺寸时,电子对可以穿过绝缘层产生隧道电流的现象。人们基于这一特性制造出了超导计算机。
目前,人类非超高压电力远程运输系统中电力的损耗为22.7%,而在使用中又会因为电阻的热效应损耗5-10%,如果再加上电池本身的冲储效应,设备实际电力使用效益仅为60-70%。假设超导体完全铺设,按照目前的能源产生规模来说,相当于产能凭空增加一倍,人类将进入全新的能源时代。
超导体如果普及应用,除了最简单的能源利用率攀升,对于生活方式也是突破性的改变。想象一下,高达700km/h的磁悬浮列车得到普及,24小时开着20℃的空调电费不担心费用,没有“为发烧而生”的手机和平板;新能源汽车千里高续航、1分钟快充电成为标配......
在国内,西电东输,每年暑期的分区供电热搜无一不反映出目前能源的匮乏,能源瓶颈深深阻碍了人类工业技术革命的进程。而地热、太阳能、水力风力发电等的新能源技术所产生的能源,比起动则上兆度(一兆度=十亿度)的缺口依旧是杯水车薪。
截至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包含汞、铜、锶等数千种超导材料,如硫化氢在160 万个大气压有80K左右的超导电性。但总体而言,材料应用条件苛刻、难以规模化制备、测量、控制和保护超导材料、投产比价值不高等因素都使得超导体难以被规模化应用。
这样看来,超导体技术应用似乎成了一场科技陷阱,无法避开,也看不到突破可能性。但最近,已经百年研究之久的超导体有望迎来跨越式突破,曙光乍现。
数千万人围观,乌龙还是偶然突破
在韩国常温半导体的新闻爆发得到关注之前,印度也在3月有过类似的信息传来: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Dias团队宣布,他们实现了近环境压强下的室温超导。
根据论文来看,他们的科研小组利用三元氢化物(N-Lu –H,氮-镥-氢),实现了1Gpa(或1000Mpa)条件下20度室温的超导电性。随后,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闻海虎团队推翻美国室温超导研究的结论,并于5月11日在国际期刊《自然》( 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彻底对印度超导进行了否定。
不同于印度,韩国本次的超导研究不仅详细展示了材料的结构和实验的数据,还将制备过程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介绍。
在韩国“常温超导体”事件的发酵过程中,除了科研本身吸引人之外,不少瓜被也不断爆出:自Sukbae Lee和Jihoon Kim1999年*次发现并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LK-99后,LK(L李石培和K金智勋)与权英完教授为了发《Nature》杂志,找到美籍韩裔Hyun-Tak Kim教授合作,但随后因为Hyun-Tak Kim教授打算把权英完踢出团队,停止分享数据,权出于抢功和担心被抛弃,才着急把目前的半成品论文抢发了出来。这也是其他国家实验室根据论文数据,怀疑LK材料造假的主要原因。
LK-99样品和粒子模型
随着事件的持续升温,在各国吃瓜群众的推波助澜下,中 美俄各大实验室纷纷下场验证,全球瞩目。
•7月23日,俄罗斯科学家Iris Alexandra宣布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99晶体,其结果在twitter上发布,这个LK-99晶体的抗磁性,比目前常用的抗磁物质热解石墨强很多。
•7月30日,上海市超导材料及系统工程中心主任洪智勇称:韩国研究团队近期公布的超导体"极大概率"不能实现室温超导。
•8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全程B站直播复现LK-99晶体烧制,样品呈现了强抗磁性。上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格里芬教授使用超级计算机对材料结构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认为LK-99有成为超导材料的潜质,但这种结构极其难以达到,也就是说要烧制出样品并没有那么容易。
•8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高压科学研究团队,宣布成功复现了LK-99自制样本的抗磁性,但目前远不能证明为迈斯纳效应。同日,中科大研究人员的放出复现LK-99样本结果的视频,显示抗磁性。
•8月4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庆金表示,公众对室温超导高度关注,说明了大家对于科学话题的热情,但不要再盲目炒作室温超导。同日,韩国团队第二篇论文三作HuynTak Kim放出了第二个LK-99半悬浮视频。他对于全世界涌起的LK-99复现热潮表示非常欢迎、拭目以待。
•8月6日晚,博主炼丹师阿翔在抖音发布的LK-99完全悬浮视频。
•8月8日晚,来自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提交的论文显示,其团队合成的LK-99样品没有表现出超导性。该团队成功观测到了“半悬浮”,表示样品普遍含有弱而明确的软铁磁成分,这足以解释在垂直磁场中观察到的半悬浮现象。
炼丹师阿翔视频截屏
同时,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超导与低温学会8月2日宣布成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验证委员会,以回应围绕室温超导体的持续争议。根据该验证委员会迄今为止的讨论,已经得出结论,两篇论文和公开可用的视频中呈现的数据并不支持LK-99是室温超导体的说法。
作为回应,该验证委员会要求量子能源研究中心提交LK-99样品,以进行室温超导体的验证测量。这个验证过程由首尔国立大学、成均馆大学和浦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参与。
该学会还提到,除了验证委员会之外,成均馆大学量子材料和超导中心、韩国大学超导材料和应用实验室以及首尔国立大学复杂材料新态研究中心正在进行复制LK-99的研究。
A股超导概念8月8日大幅下跌
受信息影响,8月8日16只超导体成分股中超八成飘绿。其中,昨日涨停的国缆检测、百利电气今日跌破9%,美国超导(AMSC)股价收跌2.52%,盘前延续跌势,最高跌幅超12%。
一切似乎将尘埃落定。
结语
科技革命总是需要伴随着波折,如今技术发展和理论研究都进入了深水区,科技革命的难度已呈指数级上升。想获得突破,除了付出努力,或许更需要运气和灵感。
这次韩国团队对于LK-99的发布虽然已被多方验证为假,但我们相信,这本身已是人类科技研究史上的重要一笔。让人欣慰的是,尽管韩国、印度此前出现过不少学术乌龙,但在整个实验的复现过程中,大家更多是进行技术探讨,充满了包容和期待。
这或许是下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哨,失败并不可怕,人类群体满怀期待,曙光就在不远的将来。